一項由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所舉辦的第一屆「Running Holidays -2016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」,是結合「路跑、鐵道及旅遊」的運動賽事,以一隊7人接力賽形式,在新北市的牡丹、雙溪、貢寮與福隆4個火車站間,完成42公里的賽事,特別的是接力棒和獎牌還仿造過去火車用來調度車輛的「路牌環」和「電氣路牌」。讓賽事有著路跑、觀光、鐵道文化等功能,期與萬金石、烏來峽谷、雙溪櫻花等馬拉松成為「新北四大旅跑賽事」。
此項賽事始推出,社團裡馬上有人響應,極短時間裡就累積十餘人參與,就這樣我們報了兩個隊伍,其中一隊還以化妝方式參加,當日東北角天氣雖不佳,賽事間還下著大雨,但惡劣天氣卻擋不住大家參賽的熱情,在各棒次不同公里數的路程中,皆使盡全力衝刺,我們幾個半百老翁組成的化妝趣味組,也穿著比基尼T,戴著假髮的奔馳在賽道上,也博得不少參賽隊伍及媒體的目光,這項賽事是眾志成城,團結合作的賽事,加上主辦單位貼心熱情的安排,讓大家都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,直嚷明年還要組隊參加,但這麼熱門的秒殺賽事,明年要中籤應該很難吧!
摘錄至官網的宣傳照,就讓人對這賽事充滿期待,也熱血沸騰!
追火車接力馬拉松是在四個火車站間移動
台鐵為了本次追火車賽事,替大家加開週日清晨5:18從台北發車4168車次,車頭還有掛有追火車 車牌。
前導車將帶領著第一棒次的跑友抵達第二棒交接處
蓄勢待發中。
摘至比賽單位官網的照片,第一棒次要求都是女生跑,待跑區壯觀模樣。
鐵道接力賽邀請名設計師蕭青陽打造專屬完賽禮,其中接力信物和獎牌仿造早期台鐵使用的火車路牌和路牌環。
摘自網路有關火車用來調度車輛的「路牌環」的照片樣貌。(以往火車軌道是單線道,每次往返只能放行一列火車,路牌就是火車通行證,搭配路環牌以便拿取。路環牌在花東線全面自動化後,在2004年4月27日走入歷史,目前唯有鐵道支線平溪線、集集線、樹林火車站至樹林調車場仍保有路環牌機制。)
這場鐵道馬拉松總計42公里,參賽隊伍分為7棒接力完賽,每棒公里數不同,最長11.2公里,最短3.4公里,在4座車站廣場前交接,我安排第六棒,正在交接區與第五棒交接中。
第六棒是由雙溪高中跑到牡丹車站,要跑的距離是4公里,里程數較短,但一路無止境的長坡,跑起來也不算輕鬆。
努力喘氣路跑中
運動筆記攝影大哥所拍到我跑步模樣,表情有些猙獰。
我除了將接力路牌交給第七棒外,連假髮一併轉交,回程我也以跑步方式跑返雙溪,一來一返也有個8公里,真是加量不加價。
路途上也看見其他化妝隊伍,有車掌小姐、小學生等各式各樣的裝扮,如同嘉年華會般,這個全身美軍打扮也是一絕。
在牡丹車站交接後,經過牡丹溪上方,一串一串色彩繽紛的風車轉動著,那是里民們閒暇之餘用回收物品做成,環保且趣味。
這些風車是當地里民將回收的塑膠繩索加以綑綁,製作成一個個顏色繽紛的風車,掛在里內牡丹溪上方,真是很有巧思啊!
路途上沒有火車經過,所以沒有火車可追,拍張火車鐵橋也算意思達到吧!
牡丹田野好風光
「複刻電氣路牌」,直徑11公分,厚度1公分,繼接力環後為忠於原味,這次完賽獎牌幾乎100%複刻電氣路牌,也應該是台灣路跑賽事有始來最大尺寸的完賽獎牌。
直徑10公分的完賽獎牌「電器路牌」,沈甸甸的重量「份量十足!
活生生的蟾蜍咬錢
摘自官網的賽事圖片,跑者與火車並行,大概是其他賽事件步道的景況.
追火車?還是被火車追?
這張可是上媒體的照片。
媽媽桑帶著旗下紅牌見客啦
完成賽事的大合照
參加此項賽事的夥伴們
化妝組別還獲得第12名名次,這漂亮的電繡錦旗也是特別設計製作。
完賽後喝慣冰涼啤酒最對味了。
2016.4.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