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二與車友小鄭及Simon到大稻埕附近辦事,事後將近中午,小鄭推薦附近一間頗為出名的「米苔目」專賣店,刻正飢腸轆轆的我,一時間也被勾起饑渴的食欲,二話不說就驅車前往。
這間位在甘州街的小店「呷二嘴」,是在1954年開始創立,當時是在涼州街與甘肅街交叉口的路邊攤,以粉粿米苔目冰為起始,就這樣傳承三代近一甲子,依舊維持當年懷古的好滋味,讓老台北的古早味仍然在大稻埕飄香。
這家以古法製造米苔目的小店,雖係以粉粿米苔目冰打響名號,但在冬季吃冰人口銳減,也影響其生意,後來在每年的11月至4月改賣甜不辣及米苔目湯等熱食,5月至10月則專賣米苔目冰品,隨著季節調整烹調方式,而食材重心「米苔目」仍舊為該店的主角,無論是夏季的冰品;或是秋冬季的熱食,仍吸引著各地老饕前來朝聖,門庭依然若市,生意仍舊興隆。
這間歷史比我年長的小吃店,不向其他一些小店經不起時代洪流而遭淹沒,仍能在飲食集團大舉展店,占據飲食泰半市場的環境下屹立不搖,我想就是店家維護傳統作法的堅持吧!
聽說米苔目冰品好吃程度猶勝熱食,只能待夏天來臨時再造訪了。
「呷二嘴」原本是在大稻埕慈聖宮後的甘州街路邊擺攤,後來在靠近保安街處開設新店面。
這裡不是路邊攤,而是店內將原本在路邊擺攤的樣貌完整複製到店內,讓人在品嘗美食之際,也能懷念從前。
店內一隅,有點分不出這是店內還是露天小巷中?
店內雖然只有簡單幾張椅子,但配上細心的裝潢,也讓店內也頗有特色。
店內一隅,有點分不出這是店內還是露天小巷中?
門口的招牌述明店家在不同季節提供不同口感的「米苔目」。
我所點用的米苔目湯以及筒仔米糕。
桌上貼有11月至4月的菜單,價格仍屬平價。
熱騰騰的筒仔米糕。
一碗碗的米苔目已備妥,等候如潮水般湧來的饕客。
呷二嘴 (粉粿米苔目冰)
台北市甘州街34號02-25570780
甘州街的教會及一旁的仿古住家大樓,也有濃濃的歐風味。
同場加映:
甘州街旁延平北路上的仁安醫院,是日據時代頗有名氣的診所,現址已成為市定古蹟保存,內部仍保有數十年前診所陳設,讓人入內有發思谷之幽情的感覺,吃完古早味米苔目,在參觀同一時期的古蹟建築,也算是一套小小的輕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