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上山控股集團總裁鄭老爺,從去年(2010)就一直游說我加入他的集團一起去爬山,並搬出百岳中最易行走且最漂亮的奇萊南峰及南華山行程對我進行「引誘」,我被他無比誠懇的態度給「感動」,為不傷她老人家脆弱的心,所以勉強的答允;為表個人誠意,除積極奮發圖強鍛鍊體能外,也花了筆大錢買了雙「踢不爛」品牌的登山鞋,作為登百岳壯舉的,只是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;當時安排上山的天氣不好,而久久未能成行。
今年,鄭老爺再次規劃奇萊南華路線,在論壇Po網公告後,我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了,因為我早就準備好,等這天許久了。
其實我並不太愛爬山,並非體力不好或是懼高,以我這半百老翁而言,精力已非年輕小伙子,可以從事負重、行遠、登高、耐寒、忍飢等精神體能自殘行為,所以迄今還沒登上一座百岳,此回拉下老臉,搏命演出,也希望在我退休生活中,增添一些新回憶。
奇萊南華這段路,其實在登山界稱為能高越嶺西段,可一次攀爬兩座百岳,其中奇萊南峰標高3358m(二等三角點第1469號基石),百岳排名41,南華山(又名能高北峰)標高3184m(三等三角點第5942號基石),百岳排名75。登山起點為「屯原登山口」,行經風景頗優的能高越嶺古道一段到天池山莊露營地,全長為13.5K,雖為緩平林道,但在高海拔空氣含氧低,另加上兼背半重裝備,也須走上四個小時,有了二月份半重裝到水漾森林的負重登山經驗後,反覺此次的路程簡單而輕鬆。
此次參加是次活動者多達35人,近一個排的兵力,居然有與我一樣第一次爬高山的菜鳥多人,由於各員體能落差甚大,沿途隊伍分散極廣,我與同樣不怎麼愛爬山的前同事SIMON體能狀態尚可,以調適步伐方式前行,沿途彼此相互拍照,倒也覺得輕鬆自在,抵達目的地後感覺還好,並無想像中的困難。
這回老天爺真賞臉,給了我一個絕佳的好天氣,兩天行程中看到了山嵐遙繞的山谷、滿天高掛的星斗、高山東昇的旭日、層層相疊的群山、以及潔淨漂亮的白雪,所有的美景一次享受到,是許多山友上山多次都無法一次享有的,只能說運氣太好了。
這次的爬山對我而言有著不同的意義,第一次感受高山之美、人生第一個百岳登頂、第一次躺在雪地上、第一次在海拔3000公尺過夜,享受多重自然美景,又經歷多個初體驗,實為一個美好回憶。
每次爬高山最猶豫的就是要帶什麼樣的攝影裝備,因為一個登山背包裡,帶著基本的睡袋、衣物、糧食等,夯不啷加起來也有個十多公斤,若再加上攝影器材,對體力的負擔也頗重,往往在是否多帶一支鏡頭,或者要不要帶腳架而反覆掙扎,猶豫不決。
這次爬山前已聽了許多前輩敘述高山的風景有多優美,我也上網看了一些攝影高手所拍的作品,讓我頗為心動,有了上次水漾森林的經驗,還是決定把單眼相機給請出來,以一機一鏡(24mm-105mm旅遊鏡)加上一台傻瓜機作輔助的方式,作為此次登山的攝影裝備,原先想帶腳架去拍星軌的規畫,最後還是放棄了。
第二天摸黑攻頂,漆黑的路途上發現有一些殘雪,沒想到已經四月了,居然還能看到雪,加上滿天星斗,已確定能拍到心儀許久的高山日出,光是這幾項就足以讓大夥心情亢奮,步伐不知覺得快了起來,到達山頂,剛好太陽從山頭冒出,一片金黃灑在白雪上,把整個山頭渲染成一片金黃,這正是我想要的,這時也顧不了形象,在雪地上趴、躺、坐的變換姿勢,把這難得的晨曦景像給努力的拍下來,此時心裡暗想的就是「好在,有將單眼相機背上來」。
我得心得就是若邀拍到漂亮的照片,其過程是辛苦的,與其在過程中自我嘲罵,也比事後懊惱反悔為佳,因為倒吃甘蔗美好的收獲,那種成就感是難以形容的。
頭一晚所下榻的春陽山莊,雖然是住通鋪,但對登山客而言,這種住宿的地方以媲美五星級飯店了。
登山口的告示牌,我們這回的行程是能高越嶺古道的一段,到天池山莊為13.5K。
屯原登山口到天池山莊這段路,稱為能高越嶺西段,僅小部份路段有爬升,其餘路段屬平坦好走的,算是百岳裡最易行的林道。
台灣有很多山的名稱是我從來沒聽說過的,這座樣貌如同日本富士山的山頭,其名稱為馬海僕富士山,又可稱為麻平暮山 或Mahebo山,海拔2617m。
4.1K的「雲海保線所」是第一個休息處,我也把那沉重的背包卸下讓肩膀休息一下。
台灣光復後才更名為雲海保線所,海拔高度為2360m,是每個山友都會停留休息與拍照的地方。保線所原為日據時代所建,作為電線線路維修保養維修之用,平均每10km就設有一座保線所。
5.5k是知名地標大崩壁,所顯現的景像異常荒涼。
山友老爺的背影,感覺略顯孤單,所幸春天相陪,心情亢奮愉快。
大崩壁寬度至少有三百公尺,僅一條簡便步道供行走,人類在大自然反璞下,顯得微不足道。
鬼斧神工般的坍塌地,往上看有百丈高,心想颱風暴雨來臨,從山頂傾洩而下的土石流會是何種景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