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份的第一天到公館訪友辦事,利用空檔時間順便到停車場旁的自來水博物館 拍照,在毛毛細雨中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入園,沒想到入園後就見到一堆攝影發燒友,背著各型大小短長鏡頭,圍著一年輕美眉死命拍照,我對這種素人外拍攝影沒太大興趣,所以還是去拍攝今天的主角「自來水博物館 」,當作我的拍攝麻豆。
這棟仿歐的建築,在我小孩還小時曾數次來此遊玩,但都沒有針對建築本體座細緻的拍攝,今日在沒壓力的機會下,很「用力」的在各角度拍了不少照片,其實這裡若在天氣晴朗情況下,拍照起來應該會很銳利很漂亮,只是來此幾次碰到的天氣都不是拍照的好環境。
自來水博物館 位於台北市永福橋旁,公館的思源路上,為台灣第一座水博物館 ,博物館整體腹地達約7、8000坪。
自來水博物館 外型仿自古希臘神殿,建築品味特殊。
弧形騎樓配上木製窗框,保有原本設計的美感,只是近期放了幾盆鳳梨花有點破壞畫面,有些畫蛇添足之感。
自來水博物館 館藏設備有抽水機組設備、液體啟動器、清水抽水機配電盤、抽氣泵浦、水位指示器、水池水位計、抽水機組設備、原水抽水機配電盤、配電變壓器等設備。
由歐洲工程技師引進的新古典主義形式建築,融合古希臘、羅馬及巴洛克等建築風格。
自來水博物館 建築的正立面擁有勳章飾的山牆,與花草牆飾等,歐洲風味濃厚。
自來水博物館 建築的正立面擁有勳章飾的山牆,與花草牆飾等,歐洲風味濃厚。
自來水博物館 建築的正立面,有一長串半圓弧形的列柱,內部屋架為鋼骨構造,窗格以鐵件鑄造,後方整排外開式的綠色木窗櫺,在充滿歷史痕跡的洗石階梯上,斑駁又帶點裂痕的列柱將景深拉得深又廣。
民國66年,唧筒室完成『抽取原水、輸送淨水』之使命,功成身退。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將近100年的歷史。
自來水博物館 超廣角畫面